close

P1020027.jpg
 

我的觀點:
P.33的文字
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想要了解,到底是什麼把我爸爸拉進了恐怖主義。我說出了自己的故事,是想做點有希望、有幫助的事:即使是成長於狂熱主義的年輕人,也能夠擁抱非暴力。
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個主題,我的生命主題是:每個人都可以選擇,即使你被訓練去憎恨他人,你仍然可以選擇寬容,可以選擇同理、憐憫。

聖戰,是讓穆斯林啟動開關的字眼,只要是扯到宗教,總是讓人有無法理解的理由。作者的父親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聖戰分子,聽他徐徐道來,這一切總是冥冥之中有安排,從收容穆斯林女孩芭芭拉開始,接著又因工作受傷,並未讓他捨棄穆斯林,反而是推他往另一個極端的方向走去。進而認識聖戰組織,然而作者和母親並未發現父親的改變,直到他槍殺梅爾.卡漢而被逮捕,改變了作者未來的生活。甚至他的父親在宗教上變得十分執著與狂熱,這一切的改變,我閱讀完之後,願意用同理的角度試著去理解與我們不同思想的人。雖然他的行為不被認同,但找出原因,避免相同的事件再度發生,是我們能做的事情。


  前兩天又發生了令人遺憾的擄人致死的命案,尤其死者是交換學生,更是容易引發更廣泛的問題。這些遺憾的暴力事件,只要一發生,網路就一片罵聲,討論責任歸屬問題,會看到很荒謬的踢皮球行為,校方推給公所,公所再推給校方,看著我們的政府官員互踢皮球,實在不敢認同。然而和本書一樣的道理,找出問題的根源,是很重要的,也如同我們讀過的事發十九分鐘,探討這些社會事件,並不是宣洩心中的不平,及爭取公平正義,而是希望透過這些故事,找出犯罪者犯罪的原因,有的真的是因為精神疾病,有的是因為成長背景,像本書的作者父親,則是因為上述的生命挫折,接著又遇到穆斯林激進派的洗禮,進而做出了影響家一生的行為。

  書中有提及母親因幫助需要幫助的芭芭拉,讓人住進家裡,卻引狼入室,反咬父親一口,讓好心給雷親的一家人,從此走到命運的交叉口,在社會上總是會有一種想法,如果能再重來一次,我們是否會做相同的選擇?我相信我們還是會有善心想幫助別人,只是在做法上,就會保守許多,甚至我們是否應該推動公權力的保護方式,而不是用本身挺而走險,畢竟一樣米養百樣人,如果今天幫助到的是一個會反咬你的中山狼,大家應該都會有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草繩的恐懼感。

  也因為這樣的恐懼感,在911發生之後,美國的種族歧視(尤其對穆斯林)更加嚴重,我記得有另一本書,我的名字叫可汗,也是不錯的題材,推薦給各位夥伴。叫人放下仇恨是十分不容易的事,但若我們能多點同理心,在發生事件的時候,多一點愛與包容,說不定就能改變一些事,比如最近台北市發生的裸體男孩與繼母的新聞,後來社會局讓孩子還是繼續跟生父繼母一起住,這是我很不能接受的做法,但我們給予社會局的權限不足,台灣寄養家庭的薄弱,只要沒有立即性的危險,基本上他們還是以不變應萬變,所以當我看到社會事件是跟孩童失去生命有關,就知道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遙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I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