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61206-1.jpg

 

相信大多數六年級生都看過這部電影--魯冰花

雖然後來有再拍"新魯冰花"但所有的選角上都好像很難超越原版。
今天要討論的並不是這部電影,而是這部電影所想表達及牽扯到的話題。

在維基百科介紹這部電影的最尾留下來很棒的註腳:魯冰花謝了還會再開,但是天才殞落了就不再回來,卻也很難再誕生一個天才。

講到天才一詞,相信很多人都會很希望自己或是孩子是個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,但每次講到這兩個字,我就會想起古茶妹致詞時所講的,古阿明生前只有郭雲天老師說過他是天才,每每思及這段劇情,我就會熱淚盈眶,因為我相信在我們的身邊有太多與眾不同的孩子,在沒有很好的引領之下,即使天才也會變庸才。

梵谷是天才吧?但是在他生前又有多少人慧眼識英雄?天才其實也和一般人沒什麼兩樣,一樣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,但是他們的感受力比我們一般人強很多,自從我愈接觸美學藝術,我就愈覺得自己實在渺小,因為我沒辦法像這些人能把感受用繪畫、用音樂去表現出來,我大概只能透過文字來書寫自己的感受。(所以老爺不要再挑剔我文章寫得漏漏長啦)

我們的教育總是讓孩子原本對萬物的好奇心像一把大剪刀似的,咔嚓就把好奇的觸角剪斷,像個機器人般的上學、放學、補習、睡覺,乖乖的過完他們在人生中最有感受力的年齡,等有一天他們長大了,對這個世界也沒什麼特別的感覺,可能只剩下一個無聊、無趣,沒有目標。然後身為父母的才在嘆息怎麼會這樣呢?甚至身為大人的我們有沒有注意到為什麼孩子會表達我沒什麼感覺,是因為他不信任大人還是真的沒有感覺?

美學是要從平時生活就開始教育的,我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很喜歡恣意在圖畫紙上填上自己喜歡的色彩,但如果有人干涉說,你這個顏色不好、那個顏色不對甚至在課堂上因為忘了帶工具而被大罵,孩子會喜歡上美術課嗎?我並不是說孩子忘了帶工具是對的,而是教育不就是和孩子的互動嗎?能不能用更寬容的態度和方式陪伴孩子長大,讓他們透過這些課程的培養,對這個世界的知識,有著更進一步的好奇才會有更棒的學習,才是教育最重要的意義,不是嗎?

當然,我不是教養專家,我只是希望每位老師都能像郭雲天老師一樣,不要只看孩子的成績及表現是否優異,即使頑皮的孩子也有他們想表達的原因,而老師又更是比我們志工多更多的時間及機會接觸他們,發現他們更多不一樣的潛能。夢幻的老師每個家長都渴望,恐龍老師也是大家避之為恐不及,我相信不管如何大家都是愛孩子的,只是這份愛如何溝通才是親、師、生都要一起學習的課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I馬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